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理事长周旷昕代表中心参加此次论坛并参与环保技术与循环经济工作小组讨论。李克强说,中德合作领域和内容非常广阔和丰富,双方要像吃螃蟹那样,用智慧、技术和耐心抓好落实,把“螃蟹”吃干净,不能吃一口就算了,用中国话说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各项合作取得实效。

中德双方10日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中德双方加强提高能源效率合作,以及加强在环境气候方面的技术交流。双方在表示未来在电动汽车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气候变化的深度合作。

在国际层面,双方将致力于密切在多边能源组织及能源对话的合作,目标是确保全球能源结构适应未来能源政策挑战,有效促进世界范围内有序竞争、开放、透明的能源市场,有效开展气候保护,推动加强可持续能源供应领域创新。

《纲要》表明充分发挥在上海的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两国在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安全、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清洁生产与工业水回用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交流与中国创新成果落实。参与中国大型水利工程是优先方向。

加速推进创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和污水技术。德国联邦教研部已在中德“清洁水”联合研究与创新项目框架内提供了大量前期经费。在迄今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德国联邦教研部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定,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贷款,用以支持高能效、高资源利用率的水和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应照顾到与环境相关职业的职教经费。

深化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科技后备人才的共同培养。中德双方政治、经济和科学界代表在出席联合研讨会时,应探讨可能的合作领域和措施,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优先考虑跨学科和系统性方案。

双方重点合作领域是支持实施试点区域排放交易、国内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和咨询、建筑减排、低排放和高能效交通、电动汽车、制定低碳战略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双方合作项目应显示出典型特征,发挥创新示范效应,并反映当前最新技术。

两国政府主导定期举行的中德环境对话和环境论坛是双边环境伙伴关系框架的合作基础。双方欢迎并鼓励两国经济界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第五届中德环境论坛计划于2016年在中国召开,主要议题为清洁空气、水管理、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市场、生物多样性、绿色政府采购、可持续经济活动、可持续消费和环境标志。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框架下就清洁空气、可持续城镇化、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议题深化合作。

在水管理和循环经济合作领域,由德国政府和经济界共同倡议的“德国水资源伙伴”和“德国循环和效能技术伙伴”应发挥更大作用。这些机制也应为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作出贡献。中国水利部与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已就深化水管理合作达成一致。重点合作领域将包括:涉水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防洪抗旱与减灾、水污染防治和在国际水事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培训与能力建设。

在环保技术与循环经济工作小组的讨论中,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工业政策司司长Scheremet 博士,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马荣女士主持会议。会议上,欧绿保集团董事长,不莱梅港技术转让中心TSR公司等介绍了德国“城市化背景下废物与废水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桑德环保集团,中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代表中方企业进行发言,介绍了中国相关技术发展情况。作为中德环保能源合作的有形载体,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会上与在场中德双方企业就技术合作和前景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并制定签署了相关合作意向书。

在双方友好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德双方共同开展节能环保各个领域的技术合作项目,对我国开发经济、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行业,推动两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相信在未来中德双方的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美好!

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