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随着全球人口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过度开发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认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也已被人们熟知并响应。在同一片蓝天下,远在大洋彼岸的德国波恩莱茵河畔,由中国留学生连同德国学术界人士组织的莱茵论坛,携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及Mercator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城市低碳行动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比较知名的7家中德NGO参展单位以及近百名从德国各地专程赴会的热情洋溢的听众。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德国目前在治理粉尘和雾霾、碳交易试点、提高房屋能源效率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可借鉴德国治理粉尘和雾霾经验

科隆大学的邵亚平教授给与会者带来了《粉尘和雾霾》的讲座。邵亚平以科技工作者的周密和严谨从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组成、来源、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给观众科普。邵亚平指出,不同组成的空气污染物经过成核、聚集、凝聚过程最终形成可以肉眼可见的粉尘或者雾霾。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至于如何解决粉尘和雾霾的污染问题,邵亚平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环境改革成功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立法支持提高能源效率、推动清洁生产;转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寻找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清洁的风能、太阳能。邵亚平多次强调要促进公众环境自我意识的觉醒,倡导人人为环境,低碳生活的理念。

碳交易监督网络有待形成

来自绿色浙江环保组织的褚旭珉先生为与会者带来了关于《中国碳交易试行》的报告。他指出,碳交易是21世纪倡导二氧化碳减排新时代的市场产物。碳排放许可量和减排量都作为被买卖对象在碳交易市场流通。“但是在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碳交易存在滋养租赁腐败、金钱利益大于环境利益等隐患。这就需要不涉及经济、政治利益的独立第三方对碳交易市场进行监管。2007年以前中国没有碳交易市场,碳减排都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减排。今年才刚刚成立了北京、上海、深圳、湖北等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他表示,将绿色浙江发动NGO组织、高校和研究所一起监督这些试点碳交易,提高公众对碳交易的认识;指导试点碳交易向有利环保的正确方向发展,联合中国民间力量促成中国形成自己的碳交易监督网络。

德国以优惠贷款推动房屋能效改造

另外一对中德交流伙伴,来自Germenwatch的Linde Griesshaber和创绿中心的李莉娜分享了她们《关于中国和德国对提高房屋能源效率的财政资助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现有的总房屋面积为486亿平方米,2000年至2010年每年新增房屋面积为17亿平方米。巨大的房屋能耗已经成为能源消耗的一大主体。“德方数据表明40%的德国能源消耗用于房屋领域。提高房屋能源效率无疑决定了整个国家能源转换的成败。德国有75%的建筑是在1979年开始使用房屋绝热材料之前建造的。对旧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不同于中国政府直接拨款给绿色建筑项目开放者的中央财政资助模式,德国采取了针对单个房屋主人的优惠贷款资助。”